登录 退出
当前位置:
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上交流经验
2020-11-18 09:12
来源: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:
打印

11月17日,汉中市委、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,总结当前工作,安排下阶段任务,动员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质增效。市委书记、市长方红卫出席会议并讲话,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陈晓勇主持会议。

会议指出,建设智慧城市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、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的务实举措,对于汉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承载能级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我市坚持系统布局、分级推进,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。下一步,全市上下要把准目标方向,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,主动革新观念,勇于改革创新,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、治理增效、生活添彩,努力把汉中打造成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市。    

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上,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辉就全市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、智慧化建设情况进行大会经验交流。

近年来,汉中市生态环境局按照“智慧汉中”总体规划,以“智慧环保”为统领,不断完善大气、水、噪声等环境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,开发建设了环境预警监测、污染源在线监控、信息综合管理等平台,整合了污染源在线传输及监控、12369环保投诉热线和环保信息发布等系统,初步构建了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,生态环保信息化监管水平持续提升。近期,副省长赵刚,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智华,市委书记、市长方红卫分别到市生态环境局调研指导环保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。

信息化项目建设基本覆盖生态环保业务

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现有业务系统29套,其中24套由生态环境部及省厅建设,5套由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实施建设,另外由智慧城市建设局支持的“智慧环保”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,已较为全面的覆盖了相关生态环保业务,在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(一)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。目前共有8项系统功能模块,涵盖了水、气、土、生态环境、工业污染源等5大业务体系。通过该平台,可以实时掌握市域内大气颗粒物浓度、河流水质、重点污染源企业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相关监测信息。

(二)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项目。在汉台区、南郑区、勉县、城固县布设37个热点网格,建成运行251个大气污染物微型自动监测站。该平台利用卫星遥感和监测数据,累计发布日报315份,月报10份,污染分析专项报告22份,实现污染预警、精准溯源和污染过程解析,有效解决了大气污染来源不清、传输路径不明等问题,提升科技精准治霾水平。

(三)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及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项目。在三条高速省、市际入口建成运行6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,实时监控过往车辆尾气排放状况。目前,所有监测数据全部上传省级管理平台,累计检测超标机动车7.4万余辆,全部纳入年审重点对象和高排放车筛查范围,有效解决了机动车流动性强、保有量大、监管难度高等问题。同时,正在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,有效监控机动车检测单位依法依规进行车辆检测,为高排放机动车淘汰、柴油车深度治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。

(四)水污染热点网格监管项目。在汉江、嘉陵江主要支流入河口和部分浓度较高排污口布设42台微型水质监测设备,运用卫星遥感和高密度水质监测,实时监控重点断面数据变化,强化预警分析,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水质环境等突出问题,为精准治水提供决策依据。

(五)智慧环保项目。该项目为“智慧汉中”PPP项目的子项目,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环境质量全景图、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大气环境敏感点识别。项目建成后,可实时展示全市环境质量现状、变化趋势、污染源状况及潜在风险,实现任意区域任意环境信息可视化查询展示,有效提高监测、评估和预警能力。

持续提升环保信息化监管水平

(一)完善环境监控体系,实现天地人监控一体化。围绕流域水质保护和生态要素保护为重点的监管需求,继续完善扩展污染源在线监控、河流水质监测等系统,启动秦岭与巴山敏感区域监控系统建设,建立并发挥网格员监管机制,打造天地人环境监控一体化平台,为高效开展环境管理及时、准确提供决策依据。

(二)加快数据平台对接,实现数据资源高效管理。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协作,将全市各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进行整合,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,逐步实现横向各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交互共享,纵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数据互联互通。

(三)强化平台数据运用,实现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。加强移动互联与数据应用,实现环境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询全市环境质量现状、“一源一档”信息、污染源排放监管情况,快速开展业务审批办理,提升环境监管及综合办公信息化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