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县以朱鹮保护为原点,将生态保护刚性约束内化为有机农业生产标准,成功探索出一条“以生态为基、以产业为核、以创新为翼”全链价值转化新路径。经过持续多年的实践,已实现从“生态负债”到“生态盈余”、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创新驱动”历史性跨越。
生态保护成就斐然,朱鹮种群稳定复壮
严格实施栖息地保护工程,划定、有效管理朱鹮自然保护区及重要觅食地超15万亩,持续开展退耕还林、湿地修复、水系连通等重大生态修复项目。全球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仅存7只恢复至2025年的1.1万余只,其中以洋县为中心的野生朱鹮数量达到6600余只,是全球最大的野生朱鹮种群,是洋县生态系统健康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最有力证明。
有机产业跨越发展,产业集群全国领先
以保护朱鹮倒逼农业转型,全域农业发展已纳入有机化轨道。累计认证有机生产企业43户,认证有机产品涵盖15大类115种,认证总面积达18.33万亩,总产量4.2万吨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、牡丹基地和全省最大有机生产基地与产业集群,成功通过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评估。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,产品远销海外,年产值突破2亿元。2024年,全县有机产业总产值达55亿元,深加工产品占42%,产业链附加值显著提高。紧扣“朱鹮·有机”品牌文化,编制全国首个《有机品牌发展战略规划》,实现“朱鹮”有机品牌全覆盖,“朱鹮生态有机产品”区域品牌潜在估值达93.57亿元。
品牌价值持续释放,生态经济实现共赢
通过严格的“从田头到餐桌”全链条溯源体系和“三个十”标杆引领工程,赢得市场信任,“朱鹮牌”已成为最闪亮名片。有机产品在中、省、市三级抽检中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%,消费者对“朱鹮牌”有机产品信任度高达96.7%。品牌溢价效应显著,有机黑米市场售价较普通大米高出3-5倍,且供不应求。通过东西部协作,江苏省如皋市每年定向采购洋县农副产品,截至目前,已完成采购、帮销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金额达522万元,有效打通东部高端市场,实现“优质优价”。
民生福祉显著改善,持续助力乡村振兴
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直接带动2.3万农户参与有机产业链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等利益联结机制,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。纸坊街道草坝村党支部领办的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,积极探索“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现代农业发展路径,整合离散梨园,全村认证有机梨园3800亩,年产鲜果超8000吨。2024年,草坝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100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跃升至2万元,有效带动农户稳定脱贫。
洋县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,走出了一条“鸟因人护,人因鸟富”的共生共赢之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