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关闭
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,洋县接到群众举报,反映某光伏企业设备运行产生电流声,影响周边村民生活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迅速组织核查。经查,噪音源为光伏逆变器。第三方监测显示,投诉点噪声值为46分贝,符合标准要求。
“达标”不等于“无扰”
尽管数据合格,群众反映的实际困扰依然存在。企业起初存在顾虑:一是项目涉及两个乡镇12个村、占地面积广,全面排查难度大、成本高;二是担忧个案处理引发连锁反应,增加额外负担,影响正常经营。
算清“责任账”与“长远账”
责任办案人员与企业深入沟通,着重阐明两点:一是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,主动解决群众合理关切,是融洽周边关系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。二是赢得群众信任是最好的企业口碑,其价值远超短期投入。化解矛盾、实现“企业发展与群众利益”双赢,才是可持续之道。
从“被动合规”到“主动担当”
企业最终打消疑虑,积极履行主体责任。针对敏感点半径50米范围内的逆变器进行了全面排查,并迅速加装了隔音设施,有效解决了困扰村民的噪音问题,赢得了理解。
环保达标仅是法律底线,非环境管理的终点。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深化社会责任认知,变“要我负责”为“我要负责”,倾听民声、正视问题、积极化解矛盾,筑牢和谐发展的根基,实现经济、环境、社会效益的真正统一。